點擊右上角
微信好友
朋友圈

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

他是“五四”以來我國最具代表性、20世紀中國文學(xué)史上最重要的詩人之一,是“自由體”詩歌最有影響的倡導(dǎo)者和實踐者,是當之無愧的詩壇泰斗。
他在抗戰(zhàn)初期對“土地”“太陽”的想象與描繪記錄了中華民族最最沉郁的心聲,也宣示了中華兒女最最堅定的信心。在民族危亡的年代,他沒有失去對光明的信念,而是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禮贊光明、禮贊太陽、禮贊人民,表達了對和平與尊嚴的熱切呼喚。在蒙受屈辱與苦難的日子里,他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,而是堅信“即使是磷火,還是在燃燒”。在新時期到來之際,他又煥發(fā)出詩的青春,以詩人的良知,把親身的經(jīng)歷,以及自己的反思,凝結(jié)為詩的意象,向自己的讀者和時代訴說。
在他長達五十余年的創(chuàng)作歷程中,有兩個創(chuàng)作的高峰時期,一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,一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新時期。他最重要的代表作,都是誕生在這兩個時期。在追求藝術(shù)、追求解放的過程中,他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、充沛的感情和頑強的斗志。
“與黨同行——知識分子的紅色記憶”第四十二期,掃描二維碼,走進艾青的更多紅色記憶。

